名词:沃尔夫假说
英文:Sapir–Whorf hypothesis
别称:语言相对论
提出时间:18、19世纪
提出者:赫尔德、洪堡德
领域:人类学
相关电影:[降临](2017)
——基本释义——
①关于语言、文化和思维的重要理论
②不同语言可以决定人不同的思维方式
——详细解释——
萨丕尔-沃尔夫假设说,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。即语言决定思维模式——这是[降临]故事内核的终极前提。
▲最初军方示与露易丝的录音中,“七肢桶”的语言听起来像鲸歌,在原著里被描写为“像小狗甩掉身上的水”。
总之不是其他科幻片中外星人哼哼啊啊的怪异音节,也不是靠自动翻译器秒会英语。为了区分可能的更多种“七肢桶”语言,露易丝将它标记为“七语A”。
在进一步沟通的过程中,露易丝又发现了“七语B”,是一种可视化语言,简而言之就是“七肢桶”的文字,由触手泼墨而成。
▲这些文字长得像中国水墨,枝杈纵横,乍一看毫无规律。
经过一系列推导过程,露易丝得知“七肢桶”的文字正是它们思维模式的体现。
人类感知时间的方式是线性的,因此人类的文字也成线性排列,一个字一个字诞生,体现的是一种因果——因为有了A,结果有了B。
▲“七肢桶”的思维则不然,“七肢桶”的字典里没有因果,它们能够同时知道缘起和结局,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
这样的思维方式导致了“七肢桶”的口语与书面言是两套互不相干的系统。在它们的文字系统中,所有的内容都在一个字符里,笔画的添加与减少,粗细与弧度等无数变化和结合方式,都表示着不同的意思。
▲而信息量的多少只跟字符的大小有关,语意越是繁复,字符就越复杂。
露易丝在研究“七语”的过程中,习得了“目的论”的思维方式,不再受制于“因果论”的限制,便同时看到了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